一、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
1、无管网灭火系统(又称为预制灭火系统),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冲压压力,不应大于2.5兆帕,因此只有七氟丙烷适合预制灭火系统,采用预制气体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平方米,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立方米 ,灭火装置多于一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两秒。
(1)、柜式气体灭火装置(直接摆放在防护区):由气体灭火剂瓶组、管路、喷嘴、信号反馈部件、简陋部件、驱动部件、减压部件、火灾探测部件、控制器组成的,接受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联动控制,可以多台联动保护较大防护区
(2)、悬挂式无管网灭火系统:由灭火剂贮存容器、启动释放组件、悬挂支架等组成,有电磁型和感温型两种,
①、电磁型采用电磁型启动释放组件,接受报警联动控制信号启动,可以单台或多台联动将灭火剂储存装置和喷放组件等预先设计组装成套,直接摆放或悬挂在防护区,且具有联动控制功能的灭火系统,多台联动可以保护较大防护区,
②、感温型悬挂式气体灭火装置,采用感温释放组件,当达到启动温度时自动释放,感温型悬挂式气体灭火装置,不需要报警联动系统,不能多台联动,每个防护区中只能单台布置,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装置多于一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两秒
2、有管网灭火系统
①、单元独立系统: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对应一个防护区。系统启动后,直接将灭火剂释放到防护区。
单元独立系统工作流程:电磁型驱动装置接受气体灭火控制主机的启动指令,开启驱动气体瓶组容器阀,驱动气体进入驱动气体管路,低泄高封阀关闭,先导阀在驱动气体作用下开启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灭火剂通过虹吸管、容器阀、高压软管、单向阀进入急流管,通过灭火剂输送管道、喷嘴释放至防护区灭火。
②、组合分配系统: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选择分配,可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灭火剂储存量依据储存量**的防护区确定。每个防护区安装选择阀(平时关闭,火灾时对应防护区选择阀打开),灭火剂瓶组的驱动气体管路上设气体单向阀,用于控制对应防护区灭火剂瓶组的开启数量。
两防护区组合分配系统工作流程
A防护区发生火灾:气体灭火控制主机向A区电磁驱动装置发出启动指令→A区驱动气体瓶组容器阀开启→驱动气体通过单向阀(。组合分配系统安装在选择阀后面,单元独立系统安装在低泄高封阀后面,组合分配系统还用于分配控制灭火剂瓶组开启数量。)进入A区驱动管路,低泄高封阀关闭(平时打开,少量驱动气体泄漏从此处排出,防止系统误动作;系统启动时自动关闭,确保正常启动)→驱动气体推开A区选择阀(用于分区控制,平时关闭),进入灭火剂瓶组的驱动气体管路单向阀(阻止驱动气体进入B区),驱动气体管路先导阀(在驱动气体作用下开启灭火剂瓶组容器阀)在驱动气体作用下开启A区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灭火剂通过虹吸管、容器阀、高压软管、单向阀进入急流管,再通过A区选择阀、灭火剂输送管道、喷嘴释放至A防护区。
二、各类灭火系统特点:
1、IG541有管网灭火系统特点
类似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但IG541主要组分以气体存储,无需设置虹吸管,直接通过容器阀通道释放灭火剂。因其贮存压力高,需在急流管后面设置减压装置。
2、二氧化碳有管网灭火系统特点
二氧化碳的容器阀上没有压力表,通过称重装置检测灭火剂泄漏。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贮存压力为5.7兆帕,通过虹吸管进入容器阀通道释放。
3、组合分配灭火系统优缺点
优点:灭火剂储存量按**防护区确定,多个防护区共用瓶组和灭火剂,大幅减少储存容器数和灭火剂用量,应用价值高。
缺点:需增加选择阀,导致系统可靠性降低。且每个防护区的瓶组充装率、设计用量难以平衡一致,个别防护区可能超出设计浓度要求。所以在特殊重要场所,常使用单元独立系统。
三、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组成:
主要由气体灭火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自动转换开关、紧急启停按钮、声光警报器、气体喷洒指示灯等组成。其中火灾探测器一般采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类型的火灾探测器。气体灭火控制器联动控制气体灭火设备,联动控制风机风阀、防火阀、通风空调、自动门窗等设备,并接收反馈信号。对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还可以接收失重报警信号,发出失重报警。
火灾探测器布置:防护区应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通常选用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特殊场所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各类探测器应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保护面积,交叉布置。
火灾声光警报器布置:收到**个火警信号,启动防护区内部的火灾声光警报器,警示人员撤离。防护区出口的外部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火警确认后启动防护区外部的火灾声光警报器。防护区出口的上部应设置气体喷洒指示灯,气体灭火控制器接到信号反馈装置的反馈信号,启动气体喷洒指示灯,警告人员不得进入管网。
四、气体灭火系统控制方式:
1、气体灭火的自动控制:在自动控制状态下,气体灭火的控制一般有两种方式。
①、烟温复合报警联动。这是最常用的控制方式,在气体灭火防护区中一般布置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感温火灾探测器。当某个探测器发出报警,启动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当另一个不同类别的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则确认火警信息,启动防护区外面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同时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延时零至30秒后发出灭火启动指令,启动灭火装置。在一些特殊场所,可能需要布置其他类别的火灾探测器,还可能是布置手动报警按钮,这时可以把不同的探测器分类,参照烟温复合的方式。
②、两个独立的火警信号联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由两支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确认火警,或有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确认火警。当**个火警信号发出时,启动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当另一个火警信号发出时,则确认火警信息,启动防护区外面的火灾声光警报器,同时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延时零至30秒后发出灭火启动指令,启动灭火装置。
2、气体灭火的手动控制:不管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还是手动控制状态,气体灭火的手动控制始终有效。手动控制是通过紧急启停按钮控制,防护区出口必须安装紧急启停按钮,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控制面板上也有紧急启停按钮。紧急启停按钮包括紧急启动按钮和紧急停止按钮,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后,气体灭火控制器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延时零至30秒后发出灭火启动指令,启动灭火装置。紧急停止按钮具有最高优先级别,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即可终止灭火流程,同时请注意灭火启动指令是不可逆的,紧急停止按钮只有在灭火启动指令尚未发出前有效。
3、气体灭火的机械应急操作(只适用有官网系统、预制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装置设置在防护区内,火灾时人员必须撤离,因此预制气体灭火系统只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机械应急操作是指通过手动操作驱动气体瓶组的电磁驱动装置来启动灭火。当系统自动和手动都失效,确认防护区人员都已撤离的情况下,可以拉开对应防护区的驱动气体瓶组电磁驱动装置的保险箱,按下电磁驱动装置上部的启动按钮直接启动。在没有气体驱动屏组或电磁驱动装置、手动失效的情况下,也可以手动打开选择阀,再手动打开灭火剂瓶组容器阀,启动灭火。
五、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转换:可以在气体灭火控制主机上实现。有些防护区还应该在防护区的外部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为安全起见,对于有人工作的防护区,建议始终采用手动控制装置。
六、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应向消防控制室传送的信息包括火灾信息、灭火动作、手动与自动转换和系统设备故障信息等。
七、气体灭火控制器的设置位置:气体灭火控制器可以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为方便操作,也可以设置在防护区的楼层值班室。对于没有值班室的有管网灭火系统,可以考虑设置在储瓶间;对于没有值班室的预制灭火系统,可以考虑设置在防护区外面便于操作的位置。
八、气体灭火系统灭火联动逻辑:
火灾探测器报警→报警主机发出火警信号→同时启动防护区内部的声光警报器→火灾温度不断升高→感温火灾探测器报警→主机确认火警信号→启动灭火流程(启动30秒喷洒倒计时)→关闭空调、通风等相关设施→启动室外的声光警报器→30秒倒计时结束后→启动灭火瓶组的电磁驱动器→开启灭火瓶组的容器阀→高压氮气推送七氟丙烷灭火剂→通过喷嘴管喷放灭火→灭火剂进入输送管后→信号反馈装置反馈动作信号→启动防护区外部的放气指示灯(警告人员不得进入防护区)→喷放后防护区压力升高达到一定值时→防护区泄压装置自动开启。事故后手动启动事故风机。